12月6日,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326,证券简称:凯利泰)在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总部举行了投资者关系调研会议。会议由证券事务代表孙梦辰主持,来自中信建投证券的王在存和李虹达参与。会议重点讨论了公司在集采政策影响下的应对策略、研发投入、未来并购规划及股权结构等关键问题。
在集采政策的影响方面,孙梦辰表示,集采政策对凯利泰各业务板块带来了显著压力,尤其是在脊柱微创业务和创伤产品领域。随着产品终端价格的大幅下调,尽管集采政策增加了部分产品的手术量,利润却因价格下降而受到冲击。特别是脊柱类耗材(如PVP和PKP)的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公司在这些领域的收入和利润出现明显下滑。创伤产品业务也因早期实施集采而面临相似的收入和利润压力。
针对这一挑战,凯利泰提出了三项应对措施:一是通过控制生产和市场成本,降低原材料成本,并提高人效来应对利润压力;二是通过带量产品和非带量产品双管齐下,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和手术台数;三是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特别是东南亚和拉美市场,利用欧盟认证和本土子公司Elliquence的品牌优势,推动全球业务发展。
关于研发情况,孙梦辰表示,由于集采政策影响了大部分医疗器械的价格,公司目前在研发方面采取了谨慎策略。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通常需要4-5年时间才能完成,从立项到产品投入市场大约需要六七年。因此,凯利泰目前的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现有产品的优化和补充,避免过多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
此外,关于外延式并购,孙梦辰透露,目前公司并未有重大收购项目在进程中。未来如果有收购计划,将重点考虑标的公司是否能有效补充公司的产品线,并评估其在集采政策实施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股权结构方面,凯利泰维持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并表示目前没有改变这一股权结构的计划。公司致力于完善治理结构和提升运营能力,以回报广大中小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