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风能(002531.SZ)8月22日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披露,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下降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183万元,同比下滑77.8%。受陆上装备业务产能利用率下降及固定成本压力影响,公司整体盈利承压。不过,公司坚持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实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深化全球产能布局与零碳资产运营转型。
分业务来看,期内公司塔筒收入为8.1亿元,海工板块收入2.1亿元,叶片板块收入3.6亿元,风电发电业务收入6.9亿元。管理层表示,广东阳江基地进入投产冲刺阶段,射阳基地二期扩建启动,德国新建基地也在稳步推进,未来将依托“国内+海外”协同,强化海工装备全球交付能力。通州湾基地将继续拓展高附加值海上风电装备订单。
海工项目方面,公司下半年交付重心将包括国电投海洋牧场、华润苍南升压站和华电丹东大单桩等项目。青州五、七与中广核帆石一项目预计在三季度完成交付。海外方面,公司正依托德国基地加快拓展欧洲大型单管桩市场,同时借助国内沿海基地优质港口条件,抢占导管架出口市场。公司指出,欧洲目前以单管桩为主,未来随着深远海风电发展,漂浮式基础将成为行业主流,尽管仍面临降本和产业链协同挑战。
陆上装备业务方面,公司自2024年起主动收缩该板块规模,上半年受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毛利率同比大幅下滑。公司表示该板块战略调整已基本完成,后续将致力于改善经营表现。
在零碳实业板块,公司当前累计获取1,180MW风电项目指标,其中860MW已核准,700MW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四季度并网200MW,其余将在2026年一季度陆续并网。此外,公司与大唐合作的100MW风电场项目也已进入施工阶段。新获取的电站指标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广西等中南省份。
公司强调,正在积极构建“开发-建设-运营-售电”全产业链风电开发模式,并尝试合作开发。新能源电价市场化(136号文)实施后,公司在绿电交易、碳资产管理、绿证交易等方面加快能力建设,已有实质性成果。零碳业务已成为公司长期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柱。
公司此次会议未披露任何需临时公告的重大信息。参与调研的机构包括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南方基金、兴证全球、国泰海通、博时基金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券商与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