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药业(300636.SZ)近日在投资者调研中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2,742.22万元,同比增长11.88%;归母净利润为5,848.65万元,同比下降15.91%。公司解释称,尽管新老产品销量均实现增长,但由于老产品价格处于低位,新厂区产能处于爬坡期带来折旧费用增加,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影响利润表现。
按产品结构看,期内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9,518.64万元,同比增长7.16%;成熟产品收入为23,223.57万元,同比增长16.17%。CMO/CDMO定制业务则受项目周期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9.05%至3,229.71万元。同期毛利率为31.45%,同比下滑3.0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68%,同比下降4.52个百分点。
公司指出,医药原料药销售同比增长20.06%,但由于老产品价格低位及折旧上升导致毛利率下降3.70个百分点。医药中间体则因定制业务减少导致收入同比下降36.15%,但毛利率改善5.69个百分点。地域上看,国内销售同比大增42.59%至7,908.70万元,毛利率增长9.30个百分点;海外销售则同比增长6.66%,但毛利率下降4.29个百分点,主因在于出口结构变化与新产能折旧。
季度表现上,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052.46万元,同比与环比分别增长36.98%和28.69%;净利润为3,770.51万元,同比增幅达45.08%,环比增长81.44%。毛利率为34.46%,较上年同期和上一季度均显著改善,反映出新产品放量和费用管控初见成效。
公司强调,非定制业务与定制业务在第二季度均录得显著增长。CMO/CDMO业务销售收入同比暴增339.28%,得益于基数较低及项目推进提速。此外,新产品销售同比增长58.14%,达11,454.73万元,已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核心板块。
对于未来发展,公司计划持续加码内销市场,提升API产品注册数量及通过GMP检查品种数量,推动维格列汀、非布司他、瑞巴派特、米拉贝隆等新产品逐步进入销售体系。新产品出口方面,公司正聚焦首仿布局,维持每年10个左右新品立项,并绑定下游客户,提升市场首发与供应能力。公司透露,目前已有17个新产品具备技术成熟条件,并有8个处于注册阶段,预计未来3-5年将成为收入增长的主力。
产能方面,公司一厂区部分车间技改仍可释放部分产能,二厂区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设中的7个合成车间和研发楼主体结构已完成,其中两个车间设备调试完毕,预计2026年起可贡献产能。尽管短期内折旧费用对利润形成压力,但随着新产品产量爬坡,二厂区有望成为新的利润支撑。
对于CMO/CDMO业务,公司表示老项目逐步退出市场,但新增项目储备充足,预计2027至2028年实现较快增长。成熟产品方面,随着国际市场去库存基本结束,销量恢复,公司将依靠降本增效策略扩大市场份额。
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公司指出,2025年上半年新产品在高端法规市场销售额达1.60亿元,在新兴市场销售额为0.35亿元。当前新产品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高端市场相对稳定,新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研发方面,公司计划维持高研发投入,重点聚焦API、CMO/CDMO以及特种制剂领域。后续重点立项品种包括维贝格隆、罗沙司他、奥吡卡朋、瑞美吉泮、替古索司他等,未来3-5年公司总产能有望突破20亿元。
公司还指出,当前并未进行制剂一体化转型,而是聚焦于高壁垒特种制剂的研发,力图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公司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有限,当前出口业务以非美国市场为主,需继续评估关税变化对间接出口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