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公告 | 公告类别:点评报告

成分股:None | 关键词:蓝色光标公司, 亏损收窄, 全年收入, 023年, AI_First, 520亿, 华鑫证券, 2024年, 2023Q4 | 信息来源:华鑫证券

蓝色光标2023年收入突破520亿元,预计2024年AI驱动业务将实现十倍增长

华鑫证券在其最新发布的点评报告中指出,蓝色光标公司2023年全年收入超过520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在1到1.5亿元之间,扣除非常规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至1.8亿元。尤其在2023年第四季度,蓝色光标表现出收入增长和亏损收窄的良好态势,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亏损额从2022年Q4的22亿元缩减至1.88至1.38亿元,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量也超过了6亿元。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蓝色光标持续增长的背后动因,特别是公司利用出海营销策略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业务的扩展和增长。尽管出海营销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但公司主营业务显示出了需求的高韧性和盈利能力。

面向未来,蓝色光标正处于从“全面深入AI”向“AI优先”转型的关键时期。2023年9月,公司推出了营销行业模型“BlueAI”,预计在2024年,基于已有的实践应用,BlueAI将进一步向智能代理(AIAgent)演化,并通过BlueAIStudio(智能工坊)孵化出更多创新形态的AI应用,力求成为AI优先(AIFirst)战略的创新基础。这一转型有望带动公司2024年的AI驱动业务收入实现从2023年约1亿元到2024年10倍以上的显著增长。

蓝色光标还在积极探索AI与XR技术的应用,推进数字营销领域的新技术革新。通过运用虚拟人直播、元宇宙演艺娱乐节等前沿技术,公司在新技术红利下展现了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华鑫证券对蓝色光标2023至2025年的收入和利润进行了盈利预测,看好其市场地位和技术革新能力,维持对蓝色光标的“买入”投资评级。不过,市场竞争加剧、资产减值、人才流失和创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风险仍需留意。

(完)

———————————————

公告原文:[    华鑫证券2024年1月31日发布点评报告《蓝色光标公司事件点评报告:023年全年收入超520亿,2023Q4亏损收窄2024年AI_First》,作者为朱珠。
    报告的主要观点有:
    事件
    蓝色光标发布公告:2023年公司营收超520亿元,归母利润1~1.5亿元(扭亏),扣非利润1.3~1.8亿元(扭亏);单季度,2023Q4归母利润-1.88~-1.38亿元(较2022Q4亏损22亿元收窄);同时经营性现金流超6亿元。
    投资要点
    2023年收入超520亿元得益于出海营销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6亿元2023Q4单季度承压落地
    2023年全年公司营收超520亿元,保持增长,得益于出海营销助力,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6亿元,虽出海营销毛利率相对较低,但主业营收及盈利能力凸显需求韧性,2023Q4归母利润亏损(同比亏损收窄),阶段性承压落地。
    2024年从AllinAI升级至AIFirst
    公司持续围绕主业布局,新供给探索持续。2023年9月公司推出营销行业模型“BlueAI”,2024年BlueAI将在已有实践应用基础上,持续向AIAgent(智能体)进化,并打造BlueAIStudio(智能工坊),孵化创新形态AI应用,成为AIFirst的创新底座,以AINative为核心来架构流程与驱动业务,2024年公司将在AllinAI的基础上追求“AIFirst”,AI驱动的业务有望推动收入高增(有望从2023年的1亿元左右的收入提升至2024年10倍以上AI驱动的收入增长)。
    践行AI与XR及元宇宙的应用
    每一次新技术革命均有望推动数字营销行业新发展。在AI与XR发展下,公司推出虚拟人直播间并突出虚拟直播生态全链路解决方案;打造元宇宙演艺娱乐节,也是国内首个运用AR、VR、XR等技术,集合多个热门IP打造的虚实融合的沉浸式体验综合体验;同时,大蓝BLUEBOXxRStudios为虚拟拍摄带来赋能;在XR/AI/IP加持下,通过内容制作,线下内容运营和发行有望助推公司在新技术红利下再下一城。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收520、567、613亿元,归母利润分别为1.2、5.6、6.8亿元,EPS分别为0.05、0.23、0.2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5年PE分别为28.1、23.2倍,营收持续增长得益于伴随经济复苏带动出海业务,单季度利润亏损收窄落地,年度利润扭亏为盈,公司作为数字营销头部企业,持续保持业务迭代发展,积极践行AI、VR等技术用于主业,有望助力公司业绩修复与新增,进而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应收账款及商誉等资产减值的风险;营销传播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人才流失风险;创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激励计划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本资讯中的观点完全出自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与本公司无关,不代表本公司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建议用户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仔细阅读文中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金芒财讯

财经专家